牛皮癣是一种慢性的、遗传性的、非传染性皮肤疾病。其特点是出现大量皮损,以红斑、鳞屑、痂皮、裂缝等表现在皮肤上。而对于牛皮癣的历史,早在5000多年前中国就已经有了对此的
牛皮癣是一种慢性的、遗传性的、非传染性皮肤疾病。其特点是出现大量皮损,以红斑、鳞屑、痂皮、裂缝等表现在皮肤上。而对于牛皮癣的历史,早在5000多年前中国就已经有了对此的记载。唐代《本草纲目》第十三卷中,就注明了“牛皮癣”一病。
而更细致的论述则见于《医宗金鉴》之《外科心法》卷上。该书为明代张锡纯撰,共十卷,详细地记载了当时的疑难杂症和治疗方法。在其中,对于牛皮癣的生理、症状、诊断与治疗都进行了详细的阐述。
该书认为牛皮癣是一种由痰湿内蕴、风火挟溜而成的病,主要表现为皮肤出现红色包块、鳞屑、瘙痒或伴随水泡。对于治疗,分别提出了内、外两方面治疗法。内治疗以清热、祛风、润燥为主,外治法则是以草本、鱼鳞、龟板等材料熬制药膏,涂抹在牛皮癣部位。
此外,《医林改错》、《金匮要略》、《临证指南医案精选》等医学经典上也对于牛皮癣进行了详细的论述。其中,《医林改错》中提出“肝为脏之将军”,即强调肝脏在牛皮癣的发病和治疗中的重要性,同时也总结了前人的治疗经验,并提出了新疗法。
通过这些古老的医学文献记录,我们可以发现,尽管这些医学专家们对牛皮癣的认识和治疗方法都相差甚远,但他们在对此病状的阐述和治疗方法上,却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。这些知识不仅让我们了解到了古时候人们对于牛皮癣的掌握,同时也对今后的临床治疗有所启示作用。